
1、染料废水中色度对环境的污染:废水中的染料能吸收光线,降低水体的透明度,大量消耗水中的氧,造成水体缺氧,影响水生生物和微生物生长,破坏水体自净,同时易造成视觉上的污染。
2、染料废水中毒性对环境的污染:染料是有机芳香族化合物苯环上的氢被卤素、硝基、胺基取代以后生成的芳香族卤化物、芳香族硝基化合物、芳香族胺类化学物、联苯等多苯环取代化合物,生物毒性都较大,有的还是“三致”物质 。
3、染料废水中重金属对环境的污染:染料中存在的重金属 废水中的铬、铅、汞、砷、锌等重金属盐类无法 生物降解,他们在自然环境中能长期存在,并且会通过食物链不断传递,在人体内积累。在日本就曾发生过重金属汞和福污染而造成的“水俣病”等公害事 件。
4 、废水中有机物含量高,成分复杂,有害物质含量高。一般的酸、碱、盐等物质和肥皂等洗涤剂虽然相对无害,但他们对环境仍有一定影响。近年来,许多含氮、磷的化合物大量用于洗净剂,尿素也常用于印染各道工序,使废水中总磷、总氮含量增高,排放后使水体富营养化。如果染料废水不加处理直接排放,将会对日益紧张的饮用水源造成极大的威
煤气化废水处理通常可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煤气化废水的一级、二级处理是指有价物质的回收,与传统的城市污水处理属不同概念,二级处理主要是生化处理,深度处理普遍应用的方法是臭氧化法和活性炭吸附法。
煤气化废水处理的方法
煤气化废水在进行预处理前根据不同的水质特点设置调节池以调节水质水量,设置隔油池或气浮池进行除油,经以上的预处理后可采用下面的方法进一步进行处理。
1、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采用人工曝气的手段,使得活性污泥均匀分散并悬浮于反应器中和废水充分接触,并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对废水中所含的有机底物进行着合成和分解的代谢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有机物质被微生物所利用,得以降解、去除。同时,亦不断合成新的微生物去补充、维持反应器中所需的工作主体——微生物(活性污泥),与从反应器中排除的那部分剩余污泥相平衡。
活性污泥法处理的关键是保证微生物正常生长繁殖,为此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要供给微生物各种必要的营养源,如碳、氮、磷等,一般应保持BOD5:N:P=100:5:1(质量比)。煤气化废水中往往含磷量不足,一般为0.6~1.6mg/L,故需向水中投加适量的磷;二是要有足够氧气;三是要控制某些条件,如pH值以6.5~9.5、水温以10~25℃为宜。另外应将重金属和其他能破坏生物过程的有害物质严格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
2、生物铁法
生物铁法是在曝气池中投加铁盐,以提高曝气池活性污泥浓度为主,充分发挥生物氧化和生物絮凝作用的强氧化生物处理方法。工艺包括废水的预处理、废水生化处理和废水物化处理三部分。预处理包括重力除油、均调、气浮除油;生化处理过程包括一段曝气、一段沉淀、二段曝气、二段沉淀;物化处理工艺流程包括旋流反应、混凝沉淀和过滤等工序。
在生物与铁的共同作用下能够强化活性污泥的吸附、凝聚、氧化及沉淀作用,达到提高处理效果、改善出水水质的目的。生物铁法的生产运行工艺条件包括:营养素的需求、适量的溶解氧、温度和pH值控制、毒物限量及污泥沉降比等。
3、炭—生物铁法
目前,国内一些厂家的处理装置由于超负荷运行或其他原因,处理后的水质不能达标,炭—生物铁法是在原传统的生物法的基础上再加一段活性炭生物吸附、过滤处理。老化的活性炭采用生物再生。
该工艺流程简便,易于操作,设备少,投资低。由于炭不必频繁再生,故可减少处理费用。对于已有生物处理装置处理水后不符合排放标准的处理厂,采用炭—生物铁法进一步处理以提高废水净化程度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4、缺氧—好氧(A—O)法
用常规的活性污泥处理煤气化废水,对去除酚、氰以及易于生物降解的污染物是有效的,但对于COD中难降解部分的某些污染物以及氨氮与氟化物就很难去除。
A—O法内循环生物脱氮工艺(图10),即缺氧—好氧工艺,其主要工艺路线是缺氧在前,好氧在后,泥水单独回流,缺氧池进行反硝化反应,好氧池进行硝化反应,废水先流经缺氧池后进入好氧池。与传统生物脱氮工艺相比,A—O工艺具有流程简短、工程造价低;不必外加投入碳源等优点。同时也存在着脱氮率不高(85%左右)等不足。